《页岩革命》(TheFrackers)这本书的作者格雷戈里·祖克曼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专栏作家。在特意写给中文版的序言中他说:
尽管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对含有石油和天然气的页岩进行了开采,但进展还是比较缓慢……中国在今后五到十年内,会在页岩气开采方面有巨大的进展。
祖克曼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特意引用了参与过美国早期页岩气开发的林德尔-布里奇斯的话作为旁证:中国至少在十年之后才可能有“非常大量的生产”。这位地质学家说:“我觉得中国最终能行的,但是有些过程会比中国人想象的要久一些。”
在这本书出版一年又一个月之后,2015年12月29日,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的中国石化宣布,该公司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涪陵页岩气田已经顺利完成每年50亿立方米的产能建设目标,而且,他们预计于2017年将这里的页岩气产能再翻一番。
每年50亿或者1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相当于年产500万吨或者1000万吨石油的油田。在专业人士——比如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冯建辉——的眼里,年产1000万吨油气当量的油田已经是大油田了,在中国,可以排到第十位。2014年,辽河油田以1076万吨油气当量,位列中国第九大油田。
商业化开发意味着什么?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在2017年顺利建成1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是不是祖克曼或者布里奇斯眼中的“巨大进展”和“非常大量”,不得而知。但是,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焦方正认为,涪陵页岩气田建成50亿方产能,在中国能源开发史上,已经具有“里程碑意义”。
涪陵是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的一个区,位于重庆城区西北方向。水为长江乌江交汇,地则丘陵山岗崎岖,所产榨菜,名扬世界。
现在,涪陵成了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资源量达到2.1万亿方,探明储量超过3800亿方。50亿方产能的建成,则标志着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商业化开发,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词汇,其实质,是以盈利为目的。
中国能源人对于页岩气并不陌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已开展研究,但其开采难度大大超过常规油气,中国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并没有把精力和金钱集中在它身上。
正如祖克曼在他的《页岩革命》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几个执拗的能源个体户坚信他们能够从坚硬的页岩中开采出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才使得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出现了转折——2006年后,以水力压裂致密岩石的压裂技术成熟,页岩气得以商业化开发。到2012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2653亿方,占天然气总产量的37%。一直是能源进口国身份的美国,至此实现了能源独立。
即便有国外机构称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在2014年之前也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本原因是核心技术无法突破,开采页岩气“是一桩赔钱的买卖”:在美国,打一口页岩气井,只需要600-800万美元,而在中国,单井成本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并不稀奇。
页岩气勘探开采的技术突破,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的前提。对于中国石化而言,2014和2015年则是技术大爆发的两年年——
两年中,核心装备桥塞国产化完成升级版;
两年中,多级射孔技术一次成功率提升至100%;
两年中,3000型压裂机组在涪陵工业化应用;
两年中,井工厂钻井、压裂模式得以大面积推广;
……
非专业人士打不不必去深究这些专业技术背后的确切含义。这些技术的背后,都意味着大量金钱的节省——
过去,涪陵页岩气田主要使用美国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生产的桥塞,单只价格15万元,每口井需要约15个,购置费用高达220万元。国产化复合桥塞,单只价格只需2万多元,一口井的装备购置费因此减少近200万元;
多级射孔技术一次成功率的提高,使得技术服务成本骤降50%以上;
井工厂模式的应用以及大型压力机组的使用,使得钻井时间大大缩短,而钻井周期少一天,就能节省7-8万元的成本。
通过核心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井工厂生产模式,以及其他创新,“一口页岩气井的综合成本从当初的1亿元降到了现在的7000万左右”,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主任冯建辉说。事实上,综合不同的消息源,目前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的单井成本可能比冯建辉口中的7000万还要低。
涪陵页岩气田取得的突破,并不止这些。用官方的说法,包括资源评价体系、工艺技术体系和压裂装备研发制造,以及中国特有的“央企+地方政府”的企地合作开发模式,等等。
所有这些,使得涪陵页岩气在埋藏深、地质情况复杂、山区施工条件差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殊为不易。
中国需要页岩气,但会发生一场革命吗?
当中国石化12月29日在重庆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建成50亿方产能的时候,中国股市正在集合竞价时间。是日,中国石化(600028.sh)以4.90元开盘,最终收于4.96元,涨幅与当日上证指数基本相当;倒是与涪陵页岩气开发直接相关的石化油服(600871.sh),以8.30元开盘后一度蹿升至8.50元,最终以8.43元收盘,算是由绿翻红。
投机氛围浓厚的A股市场似乎并不在意中国石化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价值,更不在乎它所具有的更为深远的象征性意义。
傅成玉——中国著名的能源企业领导者,也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推动者之一——说,涪陵页岩气田成功商业化开发,比预想的要提早10年。
也许这种提前有点生不逢时:世界油气市场正面临着一轮最近二三十年来最具有破坏力的下跌,仅2015年,原油价格就下跌约35%。截止到北京时间2015年12月31日上午十时,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均跌破37美元/桶。
油气价格下跌,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上游生产企业少赚钱甚或不赚钱。而油气价格下跌的背后,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这意味着能源需求的进一步萎缩。
在中国,油气更有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煤炭。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以及对国际社会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曾经在中国掀起一波“煤改气”的热潮,但是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下降,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悄然逆袭:原本用天然气的,又改回用成本更低的煤碳。
从2014年开始,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束了两位数的增长速率。2015年,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比2014年仅增加5-6%。
正是因为如此,一位记者在报道涪陵页岩气田50亿方产能建设的时候,被上司要求加入这样一句话:“在国际油价屡遭重挫,从每桶100美元断崖式下跌至37美元的背景下,中国石化……”言外之意,无非是“逆势而行”。
中国页岩气的经济性远没有常规天然气那么有吸引力。康菲石油、阿纳达科石油、阿美拉达赫斯、壳牌、雪佛龙等外国公司和中海油等中国公司,在中国的页岩气项目不是宣告终止,就是被曝受阻。
尽管如此,中国需要天然气,需要页岩气。
好的经济,一定是建筑在优质能源的基础之上。比之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相对更为低碳而且清洁的优质能源,发达经济体天然气占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少则30%以上,多则超过60%。世界范围内,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平均为24%,而中国最新的数据是6%。
相较常规天然气,涪陵页岩气更为优质清洁:甲烷含量超过98%,不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在雾霾已经成为国人心头之痛的今天,环境压力迫使国家必须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可再生清洁能源还无法克服其波动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天然气则成为最佳选择。
增加国内页岩气的产量,是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手段。数天前,海上的大雾使得进口液化气(LNG)船无法靠近中国石油唐山LNG接收站,导致北京地区天然气供给不足,迫使这座城市不得不采取降低取暖温度的措施以应急。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连年增高,石油已经超过60%,天然气超过30%,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令这个庞大的国家陷入缺油少气的窘境。
在关照现有能源体系的同时,未来能源体系更值得重视。以“互联网+”为概念的新的能源体系正在萌芽,这个全新的能源体系,将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分布式为形式,以互联网技术为解决方案。当风、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尚未彻底解决之前,流动性良好的气体能源天然气,就成为削峰填谷的重要补充。
尽管中国石化在涪陵的页岩气开采具有了突破性的经济性,但是,中国似乎还很难达到美国页岩革命的高度:美国以此改变了能源结构,降低了能源对外依赖,实现了能源自给,从而最终实现了能源独立——这是美国几代总统的梦想。美国的页岩革命,在深层次上,更改了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当代地缘政治,从而改变国际格局。
中国页岩气的发展,还需要更为长远的战略性规划,而不是十二五期间每立方米补贴四毛钱、十三五期间就减为三毛钱“朝令夕改”。中国要强力执行环境法规,营造天然气利用的环境;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管网,比如储气库,等等。这一切,既需要时日,又需要金钱。最关键的,是需要有远见的战略和坚决的执行。
一抹不可见光:环保问题
化石能源的开采,是对环境扰动比较大的一种人类活动。页岩气开采,使用的是人为压裂地下岩层的方法,这理所当然会让人联想到它的环保问题。
祖克曼在《页岩革命》一书中所说,美国的环保人士——尤其是娱乐明星们对于页岩气的开采反应相当激烈。一些严肃媒体,比如《纽约时报》报道说,压裂反流回来的废水含有大量高辐射物质,那些水再流进河流,最后进入引水系统。
在涪陵,中国石化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减少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破坏。比如,钻井中1500米以内直井段一律采取清水砖工艺,不用任何添加剂;比如,钻井压裂废水回用率达100%,等等。
在中国石化涪陵焦页67-3HF井现场,由于钻井动力改为来自电网的电力,这里没有柴油机的轰鸣,也没有柴油燃烧后呛鼻的味道和阵阵浓烟。为访客介绍情况的钻井队长,脸上似乎也少了柴油钻井工人常有的一层油泥。
压裂坚硬致密的岩石,需要数十上百兆帕的压力——这种压力瞬间释放出来,足可以穿透几厘米后的钢板。“这会不会引起地震?”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公司副总经理黄仲尧说:“这种震动微乎其微,需要专业的机器才能检测到。”
事实上,中国石化在涪陵的页岩气田,地下地质结构的复杂是人们无法想象和直观感知的。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布满溶洞、暗河、空隙。专业人士都知道,在这样的地层中钻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井漏。这也意味着会有大量的钻井液不知道流到了哪里,未来会出现在哪里。所幸,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压裂液也都无毒无害,不含重金属。
现在美国的主流意见是:页岩气开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几十年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在环保主义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欧洲,因无法评估环境问题,页岩气的开采则处于停滞状态。
人类开采页岩气,一为能源的持续、安全供给,一为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饱受环境、生态破坏之苦的中国,应从开端就尽可能避免因页岩气开采而导致环境的再次破坏。如是,页岩革命的曙光才能成为燎原之势,才能成为人民福祉之源。